2025-02-05 14:21:01 来源:证券之星阅读量:17250
孩子厌学背后,除了自身心理原因,家庭学校的外部因素,还有更大的社会因素的参与,理解这个时代的内卷泛化的现象,有利于家长理解自己被什么卷入,为什么如此焦虑。
我们这一代家长,大多经历过八九十年代大学毕业包分配的安稳岁月。那时,一份稳定工作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。然而时代变迁,大学持续扩招,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,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如潮水般增长,可社会提供的优质白领岗位却未能同比例增加。这就如同就业的供需天平失去了失衡,造成了结构性不匹配。我们都期望孩子能迈入大学殿堂,扩招确实让这一目标看似触手可及,可随之而来的,却是激烈的就业竞争。孩子们的竞争节点从高中毕业上大学,悄然后延至大学、研究生毕业时的就业关口。如今,和大学生家长交流,十有七八都在为孩子未来的就业出路而头疼。
咱们再将目光聚焦到孩子的学习时间上。过去几十年间,中小学生日均学习时长显著攀升,娱乐休息“时间挤压”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。在不少城市,小学高年级孩子每天放学后,都要花费两到三个小时用于学习。他们不仅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大量书面作业,周末还要穿梭于各类课外辅导班。中学生的学习负担更为沉重,尤其临近中高考,十一点之后睡觉成为常态,周末和节假日也被补习班与各种学习任务填满。如此长时间的学习,极大压缩了孩子休息与娱乐的时间,让他们的精神时刻处于紧绷状态。这也就不难理解,为何前面提到的患过度换气综合症的孩子数量在变多,抑郁症、焦虑症的发病率也成倍增长。
在当下教育领域,“内卷”现象如影随形,且呈现出过度、非理性的态势。为了在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中分得一杯羹,孩子们从幼儿园起便卷入这场激烈角逐。“入园难”成为许多家长面临的首个难题,为了让孩子进入优质幼儿园,大家纷纷为孩子准备各类特长证书,精心应对面试。等孩子步入小学、中学,竞争愈发白热化。孩子们不仅要在学校考试中名列前茅,还需在各类竞赛、特长培养中崭露头角。电视剧《驻站》里面,男一号的妻子就在孩子入学问题上各种焦虑,引起了类似家长的共鸣。这就如同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,孩子们在压力的驱使下不断奔跑,长期处于这种慢性压力之下,孩子的“累点”降低,体力与脑力的“续航”能力减弱,学习变得愈发艰难。
近年来,“密集母职”现象悄然兴起,在无形中加重了孩子的学习压力。所谓“密集母职”,强调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全方位、精细化地承担养育责任,尤其是深度参与孩子的学习。现实生活中,许多母亲为了孩子的学习,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,甚至不惜辞去工作成为全职妈妈。她们不仅要辅导孩子完成作业,还要密切关注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,与老师保持高频沟通,有的妈妈成为学校家委会成员,深度参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活动。这种过度参与的养育方式,一方面可能导致孩子过度依赖,自主学习能力缺失;另一方面,母亲自身的焦虑情绪也极易传递给孩子,进一步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。
综上所述,社会因素与我们前面阐述的学生个体与家庭学校因素相互交织、相互影响,共同构成了孩子学习压力与焦虑的源头。长期置身于这样的高压环境中,孩子极易出现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,进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,甚至发展为厌学。